
側裝式磁性翻柱液位計憑借其直觀顯示、高精度測量和耐腐蝕特性,廣泛應用于化工、電力、食品等行業的液位監測。然而,在長期運行中,設備可能因介質特性、環境因素或操作不當出現故障。以下從典型故障現象、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三方面展開說明,助力企業快速排查問題,保障生產安全。
一、液位升降時儀表無指示
故障現象
工藝液位實際變化,但磁翻柱顯示無動作或顯示錯誤。
原因分析
浮子系統故障
浮子泄漏或破損:介質滲入浮子內部導致沉底,無法隨液位升降。
浮子失磁:長期使用或高溫環境導致磁性減弱,無法驅動翻柱翻轉。
浮子卡滯:測量管內沉積雜質(如泥沙、結晶物)或安裝傾斜,導致浮子運動受阻。
磁耦合系統故障
翻柱失磁:翻柱內磁鋼老化或受外部強磁場干擾,導致磁力失效。
翻柱軸積垢:介質殘留物堵塞翻柱軸,影響翻轉靈活性。
解決方案
浮子系統處理
拆卸測量管,檢查浮子外觀是否破損,用磁鐵測試浮子磁性。若浮子泄漏或失磁,需更換同型號浮子。
清理測量管內雜質:通過排污閥排放介質,用軟毛刷或高壓氣體沖洗管壁,確保浮子活動空間暢通。
調整安裝角度:檢查液位計垂直度,偏差超過3°時需重新校準,避免浮子因傾斜卡死。
磁耦合系統處理
更換失磁翻柱:用磁鐵吸引翻柱測試磁性,若翻柱無反應,需拆卸顯示面板更換翻柱組件。
清潔翻柱軸:用無塵布蘸取少量工業酒精擦拭軸體,去除積垢后涂抹潤滑脂,恢復翻轉靈活性。
二、儀表發生滲漏
故障現象
液位計連接法蘭、焊縫或密封件處出現介質泄漏。
原因分析
密封件老化:長期受介質腐蝕或溫度變化導致密封墊片硬化、開裂。
安裝問題:法蘭螺栓未對稱擰緊,導致密封面受力不均。
焊縫缺陷:制造過程中焊縫未熔合或存在氣孔,使用中因振動開裂。
解決方案
更換密封件:拆卸泄漏部位法蘭,清理密封面后更換耐腐蝕墊片(如聚四氟乙烯墊片),按對角線順序均勻擰緊螺栓。
補焊修復:若焊縫開裂,需用氬弧焊進行補焊,焊接后進行壓力測試(1.5倍工作壓力,保壓30分鐘無泄漏)。
委托廠家維修:對于復雜滲漏問題(如罐體焊接處),建議聯系原廠進行專業修復,避免自行處理導致二次損壞。
三、翻柱指示混亂(亂磁現象)
故障現象
翻柱顏色顯示無規律,液位指示波動或固定在某一位置。
原因分析
氣泡干擾:介質汽化產生氣泡進入測量管,形成“氣相段”推動浮子異常運動,導致磁耦合失效。
介質密度變化:工藝參數調整導致介質密度改變,浮子浮力與液位不匹配。
外部磁場干擾:附近存在變頻器、電磁閥等設備,產生強磁場干擾翻柱磁性。
解決方案
消除氣泡:在測量管頂部安裝排氣閥,定期排放氣體;優化工藝條件(如降低溫度、增加壓力)減少介質汽化。
調整浮子密度:根據介質密度重新計算浮子規格,更換適配浮子以確保浮力與液位對應。
屏蔽磁場干擾:將液位計遠離強磁場源(距離>1米),或增加磁屏蔽罩(如軟鐵材料)減少干擾。
四、遠傳信號異常
故障現象
4-20mA信號輸出與實際液位不符,或信號中斷。
原因分析
干簧管故障:干簧管觸點粘連、斷路或固定松動,導致信號傳輸異常。
線路問題:信號線接觸不良、虛焊或受電磁干擾,導致數據失真。
電源不穩定:供電電壓波動超過允許范圍(如DC24V±10%),影響變送器工作。
解決方案
更換干簧管:拆卸變送器外殼,用萬用表測試干簧管通斷,若損壞需更換同規格元件。
檢查線路:緊固信號線接頭,更換屏蔽雙絞線以減少電磁干擾;對虛焊點重新焊接。
穩定電源:安裝穩壓電源模塊,確保供電電壓在DC24V±5%范圍內,避免電壓波動導致信號異常。
五、預防性維護建議
定期清理:每月排污一次,清除測量管內雜質;每半年用磁鐵測試浮子磁性,及時更換老化部件。
環境控制:避免液位計暴露在高溫(>450℃)或強腐蝕環境中,必要時增加保溫層或防腐涂層。
操作規范:投運時先開上部取樣閥,再開下部取樣閥,避免介質沖擊浮子;排污時先關下部閥,再開排污閥,防止介質噴濺。
側裝式磁性翻柱液位計的故障處理需結合工藝條件、介質特性和設備結構綜合分析。通過定期維護、規范操作和快速響應故障,可顯著提升設備可靠性,為工業生產提供穩定的液位監測保障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